写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20周年(作于2010年12月19日)

 

今天是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20周年日子,二十年的风风雨雨,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一个世界东方的巨无霸了。20年前,刚刚诞生的上证所一无所有,老一代的证券人的勇于探索还是非常让人尊敬的。一个民间的自发型的交易所如今成为了拥有大量世界五百强的世界级交易所,我不禁要为它感慨。

值得管理层高兴的是,我们的国企上市了,足够有理由骄傲的成绩单:07年股改后的大牛市,全世界最大市值的股票:中国石油;全世界最大市值的银行股:工商银行;全世界最大的IPO:农业银行。还有三百元的中国船舶,130元的中国平安。。。管理层有着无穷无穷多的需要骄傲的地方。

与此同时,中国的庞大规模是建立在二级市场投资的重大亏损基础上的,据统计,二级市场投资者总共以亏损2万亿的巨大代价为中国的GDP数据做了贡献。同时内幕交易、老鼠仓层出不穷,资本市场逐渐成为了圈钱和套现的工具。在新中国20年股市的历史上,327,、德隆、中科创业、银广夏、亿安科技的臭名远扬。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资本市场的变迁充分体现了中国当下的社会现状,从当年认购证时给吃螃蟹的人的大红包,到二级市场套住了绝大部分的投资者。从998到6124再到1664我们只用了两年时间,这充分暴露了中国资本市场还处在起步之中,我们的问题很多,这正说明了我们的希望很大。因为一个完备的资本市场不是成功的资本市场,不能改进的社会意味着人类的倒退。

诚然正如袁剑先生所言,中国的资本市场的功能被极度的扭曲,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配置。但纵观20年来中国的发展和世界资本市场的发展经历来说,这20年相对于处在婴儿时期的中国股市依然是成功的。中国的社会距离一步步的民主和自由又进了一步。当年的华尔街,坐庄也是横行,内幕交易依然层出不穷,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依然亏损累累,但这并不妨碍美国的资本市场成为如今世界的典范。资本市场通过不断的完善游戏规则,淘汰不遵守规则的游戏者,最终达到完善外部环境的终极目的。纳斯达克的历史上退市的股票达到了九成以上,但是依然诞生了微软、思科、谷歌这种世界一流的企业,这就是它最大的成功。同时,有人责备纳斯达克诞生了世界上最大的泡沫:网络股。当年的疯狂正是印证了网络在如今生活中绝对霸主的地位。可以说通过大量的企业的上市,人类的文明被泡沫推得更进了一步。无数的网络公司倒闭,剩下的就是资本市场上优胜劣汰的精英。

纵观华人的资本市场,我们可以看到台湾的股市和大陆的市场有着惊人的类似,暴涨暴跌有过之而无不及。台湾股市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涨跌幅管制和世界上最大的疯狂,管理层对于股市的干预比之大陆亦是更多。经历了庄股时代,我们看到了一个被无数人斥责的资本市场为台湾带来了人均18000美元的GDP,为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样我们有理由期待同种同源,和其极度相似的大陆也能有着后发制人的表现,从QFII到GFII,从管制到放开,从内幕交易到逐渐走向法制。我们依然能分享到问题不断的资本市场带给中国的种种喜人的变化。在台湾的喜人变化充分说明了中国的潜力,一个东方曾经的雄鹰总有一天能展翅翱翔在世界的蓝天。我们马上就要回来了!

同时,我对于未来十年中国的资本市场爆发出股改不断结束后的超级大牛市的潜力充满信心。问题越是多,那么我们的市场越是有潜力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超越。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世界的格局将向东方倾斜。20年的发展,我们的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引起了世界的瞩目。未来的十年,随着国际版的推出,QFII的不断放宽,衍生品的推出,法制建设的推进,中国的资本市场将进一步提升它的国际地位,同时,一大把的投资机会摆在眼前。千万不要拘泥于形式,从中小板里我相信一定会诞生诸如百度和新东方之类的让我们疯狂的机会的。同时,大踏步的进行资产证券化,不仅是世界的趋势,更是我们中国的趋势。网络股的股市告诉我们要有梦想,那我们就对中国的资本市场大大的梦想吧,下一个20年,一定会诞生股价翻百倍的优异的中国公司的。

值此庆祝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20周年,我希望当年的开市铜锣不断激励金融从业人员,为中国的明天而探索,为中国的未来而期待。更值此纪念当年勇于探索的尉文渊,高西庆,我向你们表示勇气上的钦佩。

 

Advertisement

写在雷曼兄弟破产2周年(作于2010年9月15日)

两年前的今天,雷曼兄弟破产了,这压垮骆驼的最后一颗稻草引发了全球金融系统的系统性风险大爆发,也就是所说的金融危机。雷曼兄弟的倒闭完全是因为它对于自身风险控制的不利,导致最后的流动性危机,这就是现代版的“挤兑”吧。虽然有了存款保险之后,储户的挤兑是不可能再次发生了,但是由于市场上的流动性太差,雷曼兄弟不能拆借到足够的流动资本导致破产,教训是很深刻的。

金融就是杠杆,也是一帮天才的博弈过程。可以说中国目前的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还是太慢了。上世纪30年代的时候上海曾是比肩伦敦纽约的国际金融中心,但是由于历史与政治的原因,目前中国的金融氛围还是很不浓,很多人对于金融的概念还仅仅停留在炒股和贷款的概念上。虽然这两者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最直接的代表,但是这和目前如此广阔的金融市场比起来实在算不了什么。国内大部分的人对于金融衍生品还处在非常淡化的阶段,有些即使知道这是什么的人也觉得这是一个金融炸弹。宋鸿兵在货币战争中把股指期货形容成金融核武器,这显然是非常过分的。在本次的金融危机中,金融衍生品起到了重要的缓冲作用,没有了衍生品的对冲释放风险,可能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有人说金融衍生品就是本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但是真正的肇因是美联储和格林斯潘对流动性的极度放纵,对于泡沫的不管不问。恰恰金融衍生品起到了一个对冲风险的作用。傻X的SEC去年限制了对金融股的卖空,这非但没有任何效果(因为诸多的机构立即发现了变通的办法),还导致了大量的对冲基金陷于瘫痪。SEC现在马上就后悔了。衍生品的问题就好比民主选举,有人说民主选举选出了法西斯魔头希特勒,但是如果没有民主选举,就好比在以前的赤色国家,个个是法西斯。

金融是一场游戏,至今没有任何人能总结出一个完备的模型来找到它的规律。比方说股票,看似很简单的东西其实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不是任何的教科书可以完全解释的,很多模型的假设完全是胡扯,因为人的不理性才是市场里影响价格的最重要的因素。但是大家在这个过程中去不断修正这个游戏的规则,把不遵守规则的人淘汰出这个游戏。正是这看不见的手,也就是市场机制使得最后大家越玩越高兴,越来越有效率。没有什么规则是不可以改变的,只有让大家变得更美好。

人说这场美国金融危机会让美国完蛋,这显然是一种愚蠢的说法。笔者以为,美国有着世界上最强大的创新能力,科技能力和军事实力,危机正是改革的契机。如果全世界能从这场系统性风险的大爆发中总结出规律,危机就成了一场好事。金融总是一个循环,没有必要太乐观,也没有必要太悲观。只有在绝望的时候找到了希望,在盲从中去保持一份冷静,尊重市场的规律,才能取得一些真谛。

本人喜欢预测市场,但是我从来不根据我的预测来操作,也就是俗话说的说一套做的另一套,所以我还是来预测下吧。现在我对于整个市场的理解已经比以前更加深刻,所以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了。今天日本央行进场干预日元导致日元的暴跌,看来日本政府为了保障自己的出口还是下了很大决心的,美联储重启量化宽松也是有可能的事情。各国政府对于危机一有风吹草动就坐不住了,扩张信用成了唯一的途径。所以没有必要对于市场很悲观的,我可以肯定即使道指向下破位,也是一个诱空。给大家推荐一点东西:黄金,白银,瑞郎,大宗商品。这些是真正安全的避风港,也是财富的终极体现。

献给300指数期货(作于2010年3月13日)

下个月股指期货就要正式推出了,虽然我不可能去参与实盘交易,但还是感慨万千,研究了很长时间的东西终于要出来了。中国的金融期货的历程实在是坎坷,当年海南省越级批准了深证成份指数期货,结果最后还是被取缔了。国债期货作为中国第一个金融期货,在一个不恰当的时间出现在了上海证券交易所这个不恰当的地方,在没有风险防范措施的情况下,328国债期货风波终于爆发了,这场震惊世界的闹剧最后导致了国债期货这种极具创新精神的衍生品远离了中国,但是我相信总有一天国债期货会重新回来的,为中国的国债投资者提供一个规避系统性风险的场所。

300指数期货呼之欲出已经好几年了,2010年是中国指数期货的元年,中金所正式意义上的新生了。我相信中金所在30年内一定会成为世界第一大交易所,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做出极大的贡献。我们现在看到股指期货的开户人数并不是很多,我感到不意外。股指期货不能火而要稳。我们知道若干年后它必定会成为机构投资者的博弈场所,何必要在一开始在制度不完善,经验不充足的情况下贸贸然的搞大哪。一开始过度的流动性会在摇篮里杀死股指期货这个婴儿,当股指期货最后成长后,我们将看到它强大的力量,为金融市场保驾护航。

股指期货的意义是深远的,不是对于大盘方向性的影响,而是对于整个市场概念的颠覆。之前的理论都要重新摸索,我们可以探索一下再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推出后整个市场的运行规律,从而更好的让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服务。我们知道资本市场终究是虚无缥缈的,没有了实体经济的真金白银的业绩,企业要倒闭,工人要下岗,社会要倒退,这是比股票交易价格大幅下降还要恐怖的事情。股指期货给与了市场风险转移的工具,不需要通过大举抛售股票就能规避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但是如何用好这个工具就非常重要了,当年日经指数认沽期权这种金融原子弹彻底把日本的经济毁了,也毁了日本人称霸世界的梦。87年的股灾,股指期货也有莫大的责任。所以始终要把风险放在首位,不然几十年的财富被这只困着的老虎吃掉,要把它驯化成看好经济大门的老虎。衍生品不能没有也不能过度,中国的问题是衍生品的缺乏,今天终于画上了这第一笔。

静静地期待中国第一张股指期货合约在那天915分时的成交,这张具有历史意义的合约将永载史册。股指期货的意义讲远超创业板,对于整个中国经济有着更大的贡献。也许10年之后,我就会参与到交易中,为手里的现货保驾护航

道指崩盘说开去(作于2010年5月8日)

 

周五早上2点40分的道指大崩盘历历在目,我们貌似又回到了1929年。可笑的SEC给出了是citibank交易员把million的抛单按成了billion,你会相信这个解释么?按照这种说法,美国的股票市场也太弱不禁风了,几十亿的抛单就可以瞬间把市场打压成这副样子。是夜道指,标普,NASDAQ纷纷暴跌,这也是交易员按错键的么?按照这种说法,隔夜伦镍的10%暴跌也是LME的交易员犯了不可原谅的错误么。。。

我们的所谓的家特别喜欢事后做诸葛亮,什么东西都分析的头头是道,所以他们永远只有在电视做跳梁小丑的份。大家却没有看到欧洲的问题非常严重,在这一个问题上我和我老师有着很大的分歧。我觉得欧元区的解题时迟早的,欧元只是人类勇敢尝试的一个牺牲品。欧元的问题是本质的不可调和的,各个人种的不同,信仰的不同和文化的不同,很难让他们的经济产生同周期的同振。不同的经济周期要同一种货币政策,要对抗无量级的套利者,只有完蛋。今年的目标是1.15;1.08和1.00。英镑也完蛋了。联合政府给英国经济雪上加霜,英镑破1.30是迟早的事。今年下半年的情况会是人们会纷纷抛弃风险品种转投安全性最高的美元和黄金。到时候就是美元与黄金齐飞,道指共商品一绿了。

不谈了,在众人还在谈论XX涨跌的时候,我已经向对冲套利做阿尔法的目标迈进了。LTCM是前车之鉴,要好好学学伟大的诺贝尔奖得主是如何把对冲基金弄爆的。杠杆是个好东西,没有杠杆这个市场就没意思没效率了。但它是双刃剑,看你怎么用了。目前的工具太少,我们要先把杠杆做出来再去讨论去杠杆化。不然就像一个从小不知女人味的和尚,让他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怎么可能。世间极乐没享受过就去禁欲去大彻大悟,你当和尚是太监啊…

中国的资本市场简直是比赌场还不如,被操还要倒贴钱。金融是个不公平的游戏,华尔街也是这样,所以我们需要文化,让文化而不是金钱机器带领人类前进。你相信高盛么?这厮100年前就造假吹牛了。所以你会相信它吹出来的海普瑞么?告诉你,解禁期一到它马上全部抛光,一个卖猪肠子可以做到中国首富,看来这听高盛讲故事的真的是愚昧的不可救药了。

 

中国的纳斯达克??(作于2009年9月27日)

创业板推出了,甚是欣慰。小时候在电视里放519行情的时候就说要推出创业板了,终于在10年后的今天创业板终于出来了。终于我们的纳斯达克出来了,中小企业终于能融资方便点了。

 

可是,看了首批创业板的名单,我不禁十分的担心,这是我们的纳斯达克么?从神舟太岳到立思辰,各个都号称具有很高的发展前景。呵呵,最高的南风股份竟然有着71.53倍的超高PE,这是世界股市上前无古人的。一个号称为核电站造通风机的公司竟然圈了这么多的钱,真不知道他所谓的高科技创新在哪里了?想全世界都没这么发新股的,中国的管理层面对着主板平均25倍的PE,竟然在创业板上发出了平均50~60倍的市盈率。在一级市场上具有如此大的泡沫实在是闻所未闻。圈来了这么多的钱,把大量的募集资金闲置,本来就是极大的浪费,对于上市公司没好处,对于资本市场却抽干了血。可以说,这个中国的“纳斯达克”就是圈钱和缔造上市公司老总一夜暴富来的。

 

再看看他们圈钱是为了干什么,神州泰岳,58元超高价发行的一家公司。阅读了它的照顾说明书感觉就是中移动的附庸,一家只要得罪了中移动就立马破产的公司,它把它的身家性命都搭在了飞信上。只要中移动有半点闪失或者神州泰岳得罪了任何中移动的高管,立马退市。这公司这次多募集了10多亿的钱,还是用来买楼买办公用品和还贷的。太可笑了,我们的创业板就是用来买楼的和还贷的。这些公司富了,拿的都是股东的血汗钱。借银行钱要还,上市就等于是抢,不要白不要。干脆和保荐人联手询个高价多圈点钱。中国中冶就是前车之鉴,我已经觉得H股的发行价并不是很离谱,但H股在香港联交所的开盘价就跌了15%,这在A股市场是完全不可想象的。创业板的高价发行终究会酿成苦果的。

 

说说创业板开盘第一天的开盘走势。很多人说一定会爆炒,还有一部分人说没人接盘一定会破发。我还是认为前者的可能性大一点,从政策上说,管理层是绝对不允许十年一剑的创业板第一批上市的公司就开盘破发的,这样的话绝对是中国股市的奇耻大辱,必要的时候国家队会进场护盘的。中国股市历来有炒第一的习惯。但是第二天起连续的跌停是不可避免的。之前中小板第一批的8只新股第二天齐刷刷的跌停,第三天还是齐刷刷的跌停,真是给成思危上了生动的一课啊。创业板可能会重蹈覆辙的。呵呵,第二天早上排早集合竞价打跌停卖都不一定卖的出去。

 

呵呵,各国的创业板市场只有美国的纳斯达克成功了。近40年来走出了微软,ebay,亚马逊,google等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其他国家都失败了。虽然在中国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但还是自己国家的创业板要支持一下。如果中国的创业板能诞生微软一样的企业,我们小散就是赔钱呀支持你们公司。你们若是成功了能带动经济的腾飞,最后得益的还是股民。我相信,只要能诞生微软一样的企业,我们的百姓就算破发也会支持你们企业的!公司被火烧了,第二天我们照样排队借钱给你们造房子。我们相信中国的未来,同时希望管理层能关爱这个市场,杜绝上市公司恶意圈钱,绝不能容忍上市公司和保荐人高市盈率高价发行!还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个公道,真正打造中国的纳斯达克。而不要看着神舟太岳们恶意的圈钱。

新股发行不能牺牲二级市场的利益(作于2010年3月16日)

最近大盘持续的调整, 这与新股的大规模的扩容直接相关。纵观如今的IPO速度,中国股市史无前例,全世界股市史无前例。这种大量的超出市场承受能力的扩容,必然对于市场产生直接的,永久性的伤害,它的危害程度远远大于所获得的直接利益。

我们知道资本市场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实体经济输送弹药,这就注定了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不可分割性。只有一级市场发挥作用,股市才有存在的必要;但离开了二级市场的健康发展,将会使一级市场失去参与者,从而使资本市场失去其所应有的造血作用。管理层今年多发新股的动机是很强烈的,国家的实体经济需要钱。但是在这样一种从紧的货币政策的环境下,一味的发行新股只会抽二级市场的血。没有了赚钱效应,市场低迷的人气必然影响到IPO的继续。若是市场人气过于低迷,新股的超量发行严重损害了市场的利益,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暂停IPO。这样的结果是各方面所不愿意看到的。现在的节奏明显是快了,动辄一周十几家,是对于二级市场的极大摧残。尤其是在即将推出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时,应该恢复市场的信心,杜绝这两项做空机制推出后股指的大幅下跌,这对谁都是没有好处的。

今年的另外一个主题是国际版。我的建议是明确的告诉大家今年不要推出。国际板的杀伤力是巨大的。若是中移动,汇控这种巨无霸在这种时候来一级市场抢筹,这不是彻彻底底地制二级市场流通股东利益于不顾来满足这些巨无霸的融资需求。再说中移动汇控这种根本没有在A股补充流通资本的必要,仅仅是做大名声,目前的阶段来A股显然是不合适也不恰当的。

话说回来,频繁地融资而不求对于股东的回报本身就是把自己企业的牌子做烂掉。今年四大行又有补充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但是要尽量做到对于市场的冲击下,比如中行的发行可转债和次级债,比明目张胆的增发要好的多。但我们欣赏的还是民生银行的态度:再融资,想都不要想,我们没那个脸。归根结底,考虑到投资者利益的市场才能长久的发展下去,如果一味的追求融资数量和规模。二级市场暴跌没人管了,信心都没了,新股没人认购了,新股全部破发了,股市没人参与了,才是莫大的悲哀。尚福林要切记。。。如果不能保护二级市场的健康发展,请你立刻下岗!

打新也要“市场化”

(原载于 2010年2月13日 除夕夜 新民晚报  发表时标题《选准公司开盘就抛》被删节 ,此为原稿)

IPO重启大半年之后,打新的年化收益率已经从百分之二三十下降到了跑不赢银行利率。上周17家个股的纷纷破发已经让新股不败神话彻底破灭。在新股发行价格和节奏逐渐市场化的同时,我们的申购行为也要变的市场化而不是机械化,从有新必打过渡到选择性申购。

首先,在申购的时候要观察指数的运行情况。今年由于央行收紧货币流动性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指数很难出现趋势性机会,这时分配一二级市场的资金量就能显著地提高收益率。新股发行节奏还没有完全市场化,部分地是由管理层的调控决定的,我们观察到很大程度上新股的发行节奏快慢和指数的运行正相关。指数冲高了,管理层希望收一下流动性,多发几只新股出来,这时可以分散资金去一级市场,密集的发行也提高了资金中签率,同时打新也能规避指数回调的风险;而指数运行在低位时,管理层经常通过减缓IPO速度来维稳市场,这时打新往往是在市场人气涣散时,大量的资金涌向一级市场,也许认购新股就没有“抄底”来的合算了。往往闭着眼睛见新就打没有这种选择时机的打新来的好。

其次,在打新的时候要选择好公司,而不能单一的用PE(市盈率)这个指标来衡量。PE只是反应了公司的过去而不是将来,我会选择一些具有高成长潜力的公司来进行申购。我们看到那些破发的公司往往不是发行市盈率最高的公司,而多是一些缺乏潜力的公司股票。何为高成长哪,比如说科技股医药股就是好的选择,这种公司破发的概率就会小的多;而一些夕阳产业,申购的时候就要谨慎一点,是不是这个公司的确与众不同,如果没有吸引你的地方还要发个高价,那我们就没有理由申购了。很多人抱怨新股的市盈率太高,但是真的有成长性的公司,给予高估值是恰当的,因为来年的业绩会逐渐把市盈率做低。比如说光大证券,发行时高达58.56倍的发行市盈率,随着09年年报的披露,PE马上就降低到30倍以下了。同时,在打新时不光仅仅关注市盈率这个指标,还要参考它的市净率,净资产收益,现金流,结合自己对于这个行业的了解,理性地进行申购。市场是会回报勤奋的人的,如果打新的时候只是机械化的认购,连这个公司干什么都不知道,很容易把打新变成“打套”。

最后,新股上市后的操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收益率的高低。从去年到现在,开盘就跑平均来说是最明智的选择。当然我们不排除盘中炒作的可能,但这种可能性正随着扩容速度的增加而减少。除了一些极具题材效应和人气效应的股票(比如第一批创业板上市),只要不是过分地向下偏离它的合理价格,就可以考虑开盘就跑。开盘就跑也有窍门,等集合竞价出来之后,在9点25分到9点30分间的5分钟时报价时段,根据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撮合规则,在这5分钟内报价稍低的和较早地往往能撮合出来一个高价,但也不能报的太低以致真的在这个价位上成交。很多新股第一天长长的上引线就是在9点30分的一刹那出来的,如果能卖在上引线里面,那你的收益一定会优于平均水准。

在新股不断破发的情况下,选择性地分配打新资金和打新品种,外加灵活的抛售策略,一定能提高新股的收益率,在新股市场化发行的今天依然能享受到IPO的这块大蛋糕,为资金提供安全性的同时博取额外的收益。

用定投的理念投资ETF

(原载于2010年04月10日 新民晚报 此版本为发表稿)

现在很多基民都做基金定投,就是通过分期分笔投资的方法,来降低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这种理念对于大多数不具备专业投资水平能力的散户来说,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收益。曾经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华尔街的对冲基金经理的平均业绩竟然无法超过飞镖选股的业绩。这不仅仅是因为市场的有效性和随机性,更是因为被动管理的交易成本远远低于主动投资,同时投资的心态更为平和,真正做到让资金保值和稳健增长。

在长期的投资过程中,市场的大方向总是向上的,于是投资指数基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在如今的震荡市中,用主动的投资理念操作被动的指数基金,则是一种跑赢市场的好方法。在这其中,ETF则是指数基金的上上之选。它完全复制了跟踪标的指数,不依赖于基金经理对于市场的判断能力。所以不妨每个月都用一点闲钱投资ETF,这样能花最小的精力分享股市上涨的收益,又能分散市场急涨急跌的风险。由于ETF能在二级市场交易,又不收印花税,所以它的交易费用大大低于投资普通的基金。ETF的套利机制可以保证ETF的交易在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和它的IOPV(盘中净值)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而在震荡市中,ETF更是波段操作的理想标的。单只个股的起起落落很难把握,而大盘的短期方向就更容易把握。大盘上涨过多了,抛出点ETF;大盘跌得过凶就补回一点。比如说操作50ETF,把所有的份额分成3份,每次大盘上涨50点就抛出一份,跌了50点就补回一份;在日内交易里也遵循冲高抛出一份,回档补回一份的策略。考虑到ETF极其低廉的交易成本,这样的方法能有效地跑赢市场,让你用最简单的方法取得超过市场大部分人的收益。加之每月不断地投入,被动的交易战略加上主动的交易战术,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让你不用对市场有特别深入的研究就能轻轻松松赚钱。定投本来就是分散风险,不把菜放在一个篮子里,而这种波段操作的方法更是深得定投的精髓,长期坚持下来一定会受益匪浅的。

市场上的ETF风格迥异,有机构投资者活跃的50ETF,有交投活跃波动大的中小板ETF,也有专门投资特定股票的红利ETF、超大盘ETF。今年又是ETF的壮大之年,特别是和紧密关联股指期货的沪深300ETF和跟踪海外指数的跨境ETF的推出,能极大地丰富广大投资者的选择。ETF这种简捷的交易产品未来一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也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我们不妨用定投的理念来简单地交易。大道至简,坚持下去,说不定简简单单的方法也能超越华尔街的基金经理。

旧文(六)揭秘花旗银行优利账户的欺诈黑幕

成稿于20121120

近期,有大量的银行理财产品问世。按照中国银行现任董事长肖刚先生的说法,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属于庞氏骗局。当然也有不少银行理财产品在客户风险承受的能力基础上,为客户取得了高于银行存款的可观收益。我们在这里要揭露的是花旗银行的一款优利账户银行理财产品的欺诈黑幕,防止更多的投资者被骗上当。

花旗银行推出了一款优利账户的银行理财产品,客户获利的方式是通过获取外币的利息+货币掉期的期权费获得收益。但是花旗银行欺诈客户,根本没有揭示出此款理财产品存在的风险(风险程度并不低)。客户只要误判货币对的运行走势,就有可能会产生投资损失。具体的实现步骤如下:

假设客户拥有美元存款12791美元(相当于今日的10000欧元(2012/11/20牌价1欧元兑换1.2791美元)),假设客户参与花旗优利账户理财产品,操作欧元美元货币对。银行约定1周后假设欧元兑美元在1.2741以上(比如说1.3)客户可以获得5.76%的年化收益+美元的同期存款利率。但是如果欧元兑美元跌破1.2741(比如1.26),客户将以1.2741美元兑换一欧元的约定汇率强制被兑换成欧元,同时获取5.76%的约定年化收益+美元的同期存款利率。此为此理财账户的工作原理。

我们注意到,在后者的情况下,客户将会产生不少的汇兑损失,因为约定的结汇价格高于市场均衡价格,从而产生银行执行期权对于客户的损失。本质上,客户卖出了一个美元对欧元的看涨期权(或者欧元对美元的看跌期权),收取了期权费,承担了美元对欧元上涨可能带来的损失。试想一种可能发生(概率并不低),欧元对美元的汇价一周后到达了1.2美元兑一欧元,银行将执行该期权产品,客户不得不以1.2741美元兑一欧元的价格将手中的美元变成欧元,大致能换到(12791/12741约等于10000欧元),但是在市场上10000欧元的价值只有12000美元,等于你的美元账户产生了将近800美元的汇兑损失,却仅仅获得12791*5.76%*7/360=14美元的期权费用。

本质上,银行售卖银行看跌期权的行为无可厚非。问题是该期权价格过于不合理,大大低于市场均衡价格(Black-Scholes模型计算)。一个50点的一周欧式美元看涨期权的价格在市场上的价格应当倍数于花旗银行提供的报价。花旗银行可以通过在自由市场以公允价格对冲该期权(在上例中是花旗买入了客户卖出的期权,故花旗只需在衍生品市场上卖出该期权)即可。这样花旗不用承担任何的汇率波动风险,却吃进了自己设定的期权价格和公允价格之间的巨大利润。

这样的理财产品,客户一旦看错方向,将产生相当数目的损失。退一步说,即使客户的操作水平不赖,看对的次数和看错的次数相当,但是银行设计的不合理的过低期权价格讲严重损害对赌中期权卖出方(客户)的利益。即使对的次数和看错的次数相当,在公开的衍生品市场上客户可以取得不赚不赔的产品,但是客户在与花旗的对赌过程中依然赔掉了大量的点差(结局是赔钱)。

此款理财产品有不少掩盖之处,可以掩盖客户潜在的损失:

(1)花旗银行将客户应得的利息收入一并打入客户的最后账户中,即使客户最后由于银行执行期权而产生了损失,也能部分的被利息收入抵消。也就是说,如果客户小亏,长期下来积累的利息收入能抵消客户的损失,使得在账面上客户录得不亏的业绩。

(2)花旗银行设计了比较高的投资门槛(10万元),同时采用本金交易,杜绝杠杆,使得客户的损失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也就是说投资10万元,就算变动方向再不利,客户也只会产生最多几千元的损失。这样也不会找银行的麻烦。当年有外资银行将客户的理财产品几乎亏光,最后双方对簿公堂,在公众面前败坏了银行的名声。使得外资银行在中国本不高的名誉遭到了进一步的损害。

(3)花旗银行欺骗客户,赌某个外币对的单向涨跌,即使第一次产生亏损,他们会让你继续这个方向的操作,知道该币种趋势反转,客户总能取得收益。这是忽悠初学者最基本的招数。  ”输一元钱,则加倍下两元的住,再输加倍下4元的注,….如此总有一天能赚钱就收手”。 显然计算这样的赌法违背了鞅论的基本定律,是不可能成功的。(这和当年的吴英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为人的本金是有限的,在这个基础上计算 这样的赌法并不能取得正的期望收益,方差却非常的大,夏普比率非常的糟糕)。

总而言之,这是一款外币期权产品,普通客户作为期权的卖方,只能取得期权费(也就是他们承诺的预期收益),却要面对方向不利变动时候的巨大损失风险。尤其是花旗银行设定了一个过低了期权价格,使得从长期来看客户的损失成了必然(虽然他们可以巧妙的运用投资者应得的利息收入掩盖部分损失)。我们知道,在外汇市场上,在一个相对公平、点差较低的环境下投资者取得正的收益相当不易,大量的外汇投资者在投资一年以内就爆仓出局。 在这样一个完全不合理的赌局中,客户又怎能维护自己的应得的利益哪?

面对大量的理财产品,大量的非专业投资者更应打起十二万分的小心。这些外币结构性理财产品听起来虽然美妙,却隐含了不少并不低的风险,但没有得到所谓的超额收益。 这种基于复杂期权设计的理财产品,投资者更应该避而远之。如果果实真的这么美妙,为什么银行不自己买 这款理财产品,却要不断的推销出售这款“美妙的结构性外币理财产品”哪?

相比而言,国内的银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较为可靠,不仅有雄厚的资本金作为保证,也有政府的隐形担保,条款设计一目了然,大都是到期给多少钱的条款。少了许多复杂的期权,也多了一份安心。 作为非专业的投资者,要奉行大道至简的理财原则,最简单的最实在的才是对客户最好的。  况且对于专业的投资者,并不是越复杂的产品越好。在上述花旗银行优利账户中,投资者需要计算货币对的波动率,按照欧式期权的标准定价方式进行估值(估算下来买这个产品得到的期权费是大大低于公允价值的)。投资者还要判断货币对双方国家的政策走势和国际金融市场的运行情况,其经历支出也非常大。笔者并没有碰见过在如此不合理的条款设计下仍然能长期盈利的投资者。因为如果他们有能力在这种环境下长期盈利,就不会在一开始选择这款非常不公平的对赌产品了。

大道至简,大音希声。投资者应奉为圭臬,安安心心理财,健健康康生活。不要被起起落落的外汇价格搞得熬夜看盘,而是要安安心心的做好自己擅长的本职工作,这才是生财的最佳途径。

(Previous Article 5)In memory of Steve (written on 20111006)

This morning I woke up and shocked by the news Steve had passed away…Nothing could be said since everyone know the meaning of that. The ubiquitous impact of Steve on not only the customers of Apple but all one around the world,struggling with pancreas cancer.We, everyone savoring every minute accompanying with Apple and Pixar, could not hesitate to deliver our sadness. We’ve lost a gifted talent and an inspring mentor.But not only that, our mankind has lost enormous amount of innovation.

The first Macintosh has changed the life of modern technology–how we use the information to alter the connection with our family,friend and particularly anonymous. Thanks to multitask computer with 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Steve dragged us out of the complicated and user-unfriendly command lines. However, Microsoft plagiarized the revolutionary invention and then, followed by IBM. Since the bad selling report of Macintosh (mostly because of the high price but not correlation with the outstanding profile and function of Macintosh), Steve were forced to leave Apple. The next decade after this incident was a terrrible and painful period for Apple but a gargantuan gratification to countless moive lovers. Steve, together with Pixar, remained young kids unforgetable memory with happiness. Toy Story perfectly linked entertainment with calligraghy industry. And Jobs, the mighty designer of various typeface, would never consign his name to oblivion. And then a hero came along ,with the strength to carry on. And you cast the fear you aside, and you know you can survive. Yes he can! In 1997 Apple recombined its future with Steve. After that, the past ten years the whole has witnessed the inconceivable success of Ipod, Iphone and Ipad. With your faith, MP3, cellphone and laptop are all redifined. Maybe you are just the Almight GOD who hinder the talentless permeating whole world. How can I imagine the Apple without Steve and how can I imagine the Iphone 6 will be without Steve. Maybe you are designing a new Iphone for the God.

Today we say godbye to you and to beloved one. When you quitted CEO of Apple everyone knew this day would come one day but not so fast. Just one and half months, Apple lost you. All of us lost you. The artist, combin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comfortable entertainment, has no extra energy contributing to Iphone 5 and Ipad 3. But, you, Steve, dedicated yourself to honorable career of abridging  the time and cost to happiness; paved the way for a new epoch of user-friendly IT revolution.

Yes, Steve, you never come along . All of us are with you. Your Ipad, Iphone and Ipod ,your Macintosh has enlightened illteracy and darkness; has accompanyed us in sweltering summer and frigid winter. Now it is time for those toys with you in paradise.

We all remember you ,Steve.